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本省氣候,大致是以大安溪為南北分界線,四季溫差懸殊,尤以冬、春二季更為顯著,致使本鄉天氣複雜多變。除了夏季吹西南季風天氣涼爽,冬季吹東北季風天候寒冷外,每年的十一月到翌年的三月便是有名的「霧季」時分,不論白天或夜晚,濛濛白霧瀰漫低空,鄉民如身處「人間仙境」虛無漂渺之中,故有「台灣的霧都」之美譽。
本鄉在苗栗縣行政區域圖的相關位置
三義鄉位於苗栗縣南端,隔大安溪與台中縣后里鄉相鄰,東北隔三角山(五六七公尺)和銅鑼鄉新隆、興隆兩村毗連,東方挺拔俊秀的關刀山脈是本鄉和卓蘭、大湖的天然界線,西側則以名聞遐邇的火炎山稜脈與苑裡、芎蕉坑、南勢林、福興、通霄相接,北與銅鑼鄉樟樹村竹圍接壤。
三義
三義鄉為三義台地盤結之地,介於火炎山與關刀山之間,地勢以東緣的關刀山山脈為最高,連關刀山、祭凸山一線為分水嶺,以北為西湖溪上源,以南為大安溪北側支流鯉魚溪(景山溪)流域。受河川切割、侵蝕,境內矮陵起伏,平均高度約海拔四OO公尺,呈現典型丘陵地形,山多田少,平原占百分之十,餘為山地、丘陵。

高速公路三義交流道為界,北部西湖溪上游,地勢由南向北傾斜開口成峽谷狀,河谷平原狹小,耕地面積有限,街道沿緩坡而建,為主要聚落所在。南部大安溪及其支流鯉魚溪沖積平原,一片沃野,為主要農業地帶。
關刀山山脈位在鄉境東緣,北起後龍溪南岸龍船山,南至大安溪北岸之下太平山,全長二十四公里,主峰關刀山,高八八八公尺,為本鄉與銅鑼、大湖、卓蘭之界山。整條山稜,翠巒綿互,附近地形多為坡緩稜寬的丘陵地,高度三百至八百公尺。
火炎山位在鄉境西側與苑裡交界處,為苗栗丘陵(位後龍溪以南、大安溪以北,尖豐公路以西到台灣海峽)最高峰,近大安溪一側邊坡,地表呈「惡地」地形。
 
火炎山
本鄉坡地土壤以紅棕壤、黃棕壤石質土為主,大多呈酸性反應,紅棕壤分布於西側山區為更新世紅土台地堆積層,南側則屬沖積土壤為現代沖積層,其餘大多為黃棕壤屬中新世晚期三峽群地層。
火炎山高六○二公尺,屬於頭嵙山層(頭嵙山位在豐原東南方),其巨厚礫層推測是古大安溪的沖積扇,在劇烈造山運動時孕育而生成。礫層中的泥土,由於氧化淋溶作用迅速,使地表含氧化物較多的鐵鋁物質,在深溝峽谷與直立的圓錐狀山峰間,構成鮮紅、金黃、橘紅及褐黃等各種色彩,在夕陽映照下有如火炬般的跳躍,此為火炎山地景最佳寫照。
三義鄉位於西部地震帶上,民國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上午六時發生大地震,震央即在關刀山南南東三公里處,當時三義地區受災慘重,罹難九十六人,受傷三百餘人,房屋倒塌者不計其數,其中魚藤坪、拐子湖、鯉魚潭房屋幾近全部傾毀。
本鄉境內河川因受地形之影響,大致可分為兩大水系,一為由南向北之西湖溪水系,一為由東向西之景山溪水系。西湖溪上游有水尾溪、重河溪及雙潭溪等支流,景山溪有伯公溪及其上游四份溪、龍騰溪等支流。
 
西湖溪
原名打哪叭溪,發源於海拔八八八公尺的關刀山北麓,向西北流至長壽橋與深水坑溪會合,再向西北流出,於雙潭二橋會合雙潭溪,至雙潭一橋附近又有重河溪之加入,經高速公路橋下轉向內流出於雙湖一橋及三興橋處與匯入之水尾溪聚成西湖溪主流,向北流入銅鑼鄉。在本鄉境內長八.四五公里,流域面積為一三.四二平方公里,為本省次要河川之一。流域內水資源尚稱豐富,唯因降雨時期不均,故流量高低懸殊,且缺乏水庫之調節運用,所以有效利用水量有限,只能提供農田灌溉用水,工業用水次之,公共給水較少。
 
原名打木溪,發源於勝興附近祭凸山(五四八公尺)北麓,向北流經新屋,穿越中山高速公路,並貫穿三義市區(河川加蓋大廣場),至雙湖、廣盛村交界處的三興橋流入西湖溪。全長五,四公里,流域面積一○、四八平方公里,屬於普通河川,亦為幼年河川,無明顯之深水河槽,河道狹窄,流速湍急,流路不穩定,河川斷面沖刷力大。
景山溪
原名哆囉咽溪,發源於卓蘭鎮馬拉邦山脈西側,經鯉魚潭村至火炎山畔匯入大安溪。民國七十五年起在其中上游地區建立多功能之鯉魚潭水庫,第一期工程已於八十一年完成。
發源於內湖村南側八櫃山山區,其上游稱為四份溪,往南流經中山高速公路大安溪橋北端附近流入景山溪。全長三.五公里,流域面積為七.五平方公里,屬於野溪。全溪環山而流,兩岸腹地有限,且多為雜林,流路蜿蜒坡度陡,水流亦急,可開發為觀光區。
發源於龍騰山區,在鯉魚潭村鳳龍山觀音寺附近流入景山溪,因坡度大,故有數處小瀑布及大潭之出現,全溪景色優美,有名的「望晴谷」即在此溪中。
鯉魚潭水庫
位於鯉魚潭村東南端景山溪上,政府利用鯉魚溪上游特殊的峽谷地形,於民國七十五年八月動工興建鯉魚潭水庫,第一期工程已於民國八十一年六月完成。水庫的水源除了來自鯉魚溪以外,另外還在大安溪中游,設欄河堰欄取大安溪的水,經導管引入水庫貯藏運用,這種具有延長水庫壽命及維護水質潔淨的水庫,稱為「離槽水庫」。主壩為滾壓式土石壩,高九十六公尺,長二百三十五公尺,寬二十公尺,水庫集水區面積為五三.四五平方公里,總蓄水量有一二六一二萬立方公尺,涵蓋大湖、卓蘭兩地區是苗栗縣內最大的水庫,具有灌溉、防洪、發電及公共給水等功能,並且配合自然景觀及資源,發展整體性的觀光為目標。
 
德興池
原名拐仔湖,民國四十八年改名為德興池,位於內湖村東側,緊臨西湖渡假村,面積約八公頃,青山翠谷,湖光山色,景色怡人,惟近年因蓄水量日減,遊客亦漸稀少,有待開發。
本鄉夏、冬季季風明顯.由於地勢和地形之關係,三義地區常有濃霧滯留,「霧鄉」和「木雕小城」之名同是本鄉的代名詞。火炎山以南,除了大肚台地外,多為平原地區,一路延伸到嘉南平原,火炎山北邊則為苗栗丘陵區。西南季風向北吹拂時,一路通行無阻,到火炎山地區時,才忽然被抬升。氣流上升伴隨氣溫下降,三義地區因而多霧濕度大,常在高速公路上奔馳的駕駛人,最容易感受這種狀況。南部的天空晴空萬里,一到三義則須添衣和放慢車速,因此區經常濃霧密罩,能見度甚低。
 
因受地形之影響,本鄉南北氣溫略有差異,南半部鯉魚潭村,溫度略比北半部高攝氏一到二度。而北半部入冬時較冷,常達攝氏十度以下的低溫。全鄉一月平均約攝氏十五度,七月時為熱季,月平均溫約攝氏二十八度,全年平均溫度為攝氏二十二度。火炎山的冬日干變萬化,是台灣南北氣候的分界點,火炎山以北陰冷潮溼,以南則溫暖舒適,三義人常說;「南邊太陽北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是三義南北兩地氣候的最佳寫照。
由於夏季及冬季季風的吹拂及地形的影響,使本鄉年平均雨量高達一五○○公厘到二○○○公厘,其中降雨日數一月到六月較多,四月份最多。雨量則十一月較少,三月到九月為降水期,六月上旬至九月底因西南季風盛行雨量較豐,又因此時太平洋熱帶低壓頻生,故常有豪雨和災害的發生。民國四十八年八月七日夜晚雷雨交加,山洪暴發,造成重大財物損失及三十一人的死亡,被稱為「八七水災」。
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風向受海洋、陸地溫差的影響很大,夏季吹西南季風,雷雨特別多,冬季吹東北季風,風力較強,尤其是尖豐公路(台十三線)伯公坑段,因受狹長及落差大的地形影響,風力特強,全鄉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區。